肺癌是威胁全球公众健康的“头号癌症杀手”。多数患者确诊时已处于晚期,导致五年生存率低于20%。早筛是改善预后的关键,但目前主流的低剂量螺旋CT(LDCT)筛查存在假阳性率高、成本昂贵、医疗资源依赖大等局限。
面对这一全球性挑战,思勤医疗创新性的推出肺癌早筛无创检测产品——思康斐®(LungCanSeek®)。该检测仅需一管血,通过检测4种蛋白肿瘤标志物(CEA、CYFRA 21-1、ProGRP、SCCA),结合人工智能算法实现肺癌早期筛查与亚型区分,相关研究成果已发表于学术期刊《Translational Lung Cancer Research》。该技术有望革新肺癌筛查模式,为高效、成本可控的早期肺癌筛查提供新路径,尤其适用于中低收入国家等资源有限地区的大规模推广。

研究设计
回顾性多中心队列: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/河南省肿瘤医院
入组规模:1,814名受试者(含1,095例肺癌患者、719例健康对照)
队列构建:训练队列(模型构建)+两个独立验证队列(性能验证)
研究亮点
1. 肺癌筛查性能优异,早期诊断优势显著
思康斐®在训练队列中AUC达到0.912,两个独立验证队列中AUC分别为0.874和0.960,展现出优异且稳定的肺癌筛查能力(图1A)。整体灵敏度为83.5%,特异度为90.3%。
该检测对不同肺癌亚型均表现出高灵敏度:肺腺癌(LUAD)83.3%、肺鳞状细胞癌(LUSC)81.4%、小细胞肺癌(SCLC)91.9%(图1B)。尤其在早期肺癌(包括Ⅰ期、Ⅱ期非小细胞肺癌(NSCLC)及局限期小细胞肺癌)中,整体灵敏度仍达67.2%,显示出重要的早期诊断价值。

图1 思康斐®检测肺癌患者的性能
2. 实现肺癌亚型的精准区分
思康斐®基于血液中蛋白肿瘤标志物的亚型特异性,结合AI算法有效区分不同肺癌组织学亚型。在829例阳性样本中,整体亚型预测准确率达77.4%。
具体来看,非小细胞肺癌的亚型预测准确率为74.8%(肺腺癌86.6%,肺鳞状细胞癌54.7%),小细胞肺癌预测准确率为77.4%。结果表明该方法在亚型区分方面具备良好可行性。

图2 思康斐®预测肺癌亚型的性能
3. 两步法筛查策略:显著降低假阳性与成本
思勤医疗创新性的提出“思康斐®初筛 + LDCT复检”的两步法策略,通过模拟900万高危人群筛查场景显示,与单纯LDCT筛查相比:
◆ 真阳性检出:单纯LDCT为20.9万例;两步法为13.7万例。
◆ 假阳性人数:从206万降至约20万,降低10.3倍;
◆ 总筛查成本:从约25亿美元降至约10亿美元,下降2.5倍。
该策略在保证检出率的同时,大幅减少不必要随访和医疗负担,为资源有限地区实施大规模筛查提供可行方案。

图3:两步法筛查策略流程

图4:全民肺癌筛查模拟模型
4. 检测简便、成本低,具备高可及性
思康斐®基于临床常用蛋白标志物开发,仅需使用标准实验室设备即可完成无创检测,且单次检测试剂成本极低,具备高可及性与推广潜力。
研究结论
本研究表明,思勤医疗研发的思康斐®作为一种AI驱动的新型无创早筛技术,于肺癌早期筛查中表现出优异且稳定的性能,不仅能实现肺癌的早期筛查,还能以77.4%的准确率区分不同组织学亚型。结合LDCT的两步法筛查策略能显著降低假阳性率和筛查成本,为大规模人群筛查提供更具成本效益的解决方案,尤其在医疗资源有限地区具有重要推广价值。